志愿服务活动

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面积0.86平方公里。辖区有居民21700余人,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800余人(其中空巢孤寡老人400多户),未成年人2500余名,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、精神病家庭、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家庭230多户,党员390余名。社区于2011年成立志愿服务工作站,几年来,不断创新工作方式,壮大志愿服务队伍,有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、常态化、智能化。

  一、健全机制,助力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。

  一是抓组织建设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把社区两委成员、各支志愿服务队队长、辖区共建单位负责人等作为主体纳入到工作站成员之中,并结合社区文化建设平台、关爱未成年人“牵手行动”志愿服务站、“关爱中心”、“舒心斋”等服务平台,形成了较完善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。二是抓宣传动员。社区通过网站、微博、微信等信息化平台、广场公益活动,上门入户走访和共建联谊活动等多种方式招募,吸纳乐于奉献、有特长的人员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中,成立了社区党员、在职党员、关爱中心、巾帼、老年互助、青少年、科普、文体、红十字、物业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,共270余人。三是抓制度管理。社区建立志愿者基本情况档案,建立了志愿者注册、入队、退队、培训、督导、组织活动管理制度,每支队伍均设有队长、副队长,并基本上做到了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。四是抓培训督导。社区关爱中心开设了“社工坊”,社工通过对志愿者每周的志愿服务督导,在社工的引领和督导下,提高志愿服务水平,提升志愿服务品质。

  二、创新模式,助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。

  社区积极创新志愿服务模式,通过结合志愿服务需求,以服务平台和服务项目来带动志愿服务常态化,提升志愿服务水平,使志愿服务得到社区广大居民群众认可。一是“社工引领义工”志愿服务模式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结合“关爱中心”这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,以社工引领义工模式,开展专业社会服务。如“暖空巢”项目,社工带领义工为社区400多名空巢孤寡老人建立了基本情况档案,志愿者每天为老年人开展内容多样的服务,受益老人达6000多人次;“阳光普照特殊家庭”服务项目则是针对社区的独生子女死亡、伤残、精神病、单亲等特殊家庭,由社工引领志愿者对服务对象进行基本情况摸底调查,建立了家庭情况档案,依托“舒心斋”服务平台,开展心灵抚慰、精神慰藉、小组活动、个案服务,链接社会资源,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。二是“菜单式”认领志愿服务模式。社区利用同驻共建、资源共享的优势,设立“在职党员进社区联络站”,制定了《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服务项目一览表》,利用“前埔南在职党员进社区”qq群、微博、微信、岗站等信息平台,自主认领社区服务项目。三是“网格化”志愿服务模式。社区实行“党支部+小区楼栋”邻里守望网格志愿服务,每个支部建立1个关爱基金,用于帮助网格内邻里的困难对象;每个支部设立N个爱心党小组,开展邻里结对帮扶志愿服务。

  三、善用科技,助力志愿服务智能化管理。

  社区党委不断创新思维,开发了思明区首个社区志愿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,助力志愿服务管理智能化、便捷化、高效化。一是设立志愿者刷卡机,实现志愿服务“定点”管理。注册志愿者通过刷卡、扫二维码可以轻松实现报名、签到、记录和查询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、志愿服务项目、参加志愿服务记录、服务工时累计、积分兑换记录等内容。二是“志愿服务APP”上线,实现志愿者“移动”管理。“志愿服务APP”软件是对志愿者刷卡机的“补充”,志愿者只需拿手机在服务现场向项目管理员进行扫二维码,就可以完成签到,管理员也可轻松实现志愿者管理、随时随地记录志愿服务活动情况,满足了社区志愿服务管理高效、便捷和灵活性。三是实行积分兑换机制,为志愿者提供“反哺”奖励。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累计工时,根据设定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分级兑换机制自动兑换。以积分兑换机制,还可以志愿服务储存时间返还服务,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融入社区、服务社区、奉献社区。